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2018-05-12    阅读: 125  
第1篇:计划的重要性

许多管理学家与管理人员十分强调计划的重要性。随着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和组织规模的扩大,计划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美国学者R豪斯和他的同事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调查了92家企业,其中17家有正式的长期计划,其余的要么仅有非正式的长期计划,要么没有长期计划。他们给出了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主要指标:销售额、股票价格、每张股票的收益、缴税后的纯报酬等。通过比较发现,有正式的长期计划的公司几乎在每个方面都优于没有长期计划的公司。 计划的重要性渗透于整个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环境的变化具有绝对性,尤其是处在当今社会,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科学技术和人的观念都处于变化之中,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变应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无组织变量。计划工作承担着预测变化并设法消除这种变化对组织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计划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组织目标的关联度,制定出一旦这种变化发生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减少变化对组织经营的不良影响,阻止组织可能出现的混乱,并充分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当然,有些变化是无法预测的,计划时间越远,不确定性就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所掌握的有关未来的信息有限,另一方面,偶然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但是,科学的预测工作可以把未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使整个组织的经营更为有效。计划工作是一项将组织的活动进行系统化的工作,它使整个组织的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以发挥整体优势。计划工作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的活动有序、和谐,可避免盲动和不协调带来的损失。计划工作还有助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时间,有助于合理使用与控制资源。

3、引起组织成员对目标的关注(目标管理)。 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内容之一,而一切计划又必须围绕目标来进行。明确的目标是各部门工作协调一致的基础。一般来说,管理人员习惯专注于当前的问题,计划则可以使他们考虑将来。此外,组织成员对目标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一个有效的领导往往把制定计划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动员群众的教育过程,通过制定计划,明确目标,鼓励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4、便于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控制。 计划工作所确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是管理人员进行控制的基础。有些管理人员把计划与控制视为一把双刃剑:计划为管理活动提供控制标准,而计划的实现需要控制的保证。

第2篇:试论制定计划书的重要性

摘要:总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课后总结是为了肯定课的成功之处,克服课的缺点,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握教育原理和方针要深入研究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要把握时代的脉博,以创新的精神去总结这样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言之有据 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我们的总结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总结

都知道制定计划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军事家每至战役前,都要制定几套作战方案,才能胜利。现由以下四方面来说明:

1明确目标,斗志勃勃

一个人总是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明确目标,才会制定计划书。在制定计划书的同时,头脑中已经开始为自己心灵的田野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积极向上的明确目标,也就没有勇气;如果没有了积极向上的明确目标,也就没有了动力。而制定计划书之中,恰恰包含着一个人的希望和目标,对这种目标和希望,计划之中虽然没有过多地进行修饰和描绘,但实际上它里面已经包含着一个灿烂的前景和美好未来。而这种前景和未来对一个人的鼓舞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2持之以恒,提高效率

我们都避免不了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被干扰,被冲击,被自己的懒惰和随意性降低效率或是半途而废的情况。有了计划和行动,就有了与之抗衡的惯性。效率也就提高了,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做事情的多少。要想提高效率,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作尽量多的事。要这样,就必须设法尽量减少犹豫时间,减少走弯路,把事情做到点上去,减少无用功,减少精力的浪费。制定一个科学的计划书,恰恰具有这些作用:做什么,做多少,计划书中全有了,这有利于尽早进入状态,无需观望犹豫。先作什么,后作什么,具体步骤计划中有了,这可有效地避免走弯路;某一步用什么办法,某个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这些也都是事先反复考虑,一般不会出大错,也能有效地避免精力的浪费,而增加了数量和质量。这些情况综合在一起,就会促成效率的提高。一些无制定计划书的人,到时就会手忙脚乱。

3考虑未来,增强能力

人们总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指导未来的生活,制定计划书,考虑的是未来,但它的依据是“过去”。同时一个好的计划还必须顾及当前实际和个人的条件,在对“过去”的经历的回忆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而且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学生中的干部,接触和从事计划的实践就多些,因而生活能力,工作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普遍高些。

4良好习惯,优良品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种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三周左右的有规律性的持续的锻炼与培养。采用制定计划书的方法,计划的连续性短则一学期,长则一学年,能坚持按计划,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能变为自觉行动。于是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随之增强。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冲击你所制定的计划,也就会产生计划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时你会因为习惯克服所有矛盾,努力克服困难,保证计划实施。如这几天电影院放映精彩的影片,或者手中的一本感兴趣的小说等等。这时一定要排出干扰及各种诱惑,认真按计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考验与磨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得以形成和发展。

总之,制定计划书的意义非同一般:它能给你以勇气,给你以效率,给你以能力,促使你突飞猛进,早日成才。愿将自己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绝不应放松制定计划书这一环节。

参考文献

1.潘力锐、张勇梅、陈卫萍、孙勇新,《新篇应用文写作》,汕头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第二版,81页。

2.肖盈 ,浅谈工作计划的重要性。

第3篇: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在强调执行力的今天,大家似乎愿意看到忙碌的景象。其实,在忙碌的背后,我们应该认真的想一想,我们在忙什么?为什么忙?真应该忙吗?

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原则。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他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忙碌是无效的,这一理论被得到广泛的验证。

忙碌源于我们成为了“急事”的奴隶,整天都在处理没完没了的所谓的急事。绝大部分急事通常是不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所以我们的行动被急事困扰着。

最近,我们对我们公司的招投标工作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在我们参与投标的项目中:

40%的项目,事先未跟踪,没有项目目标,招标时直接参与投标; 35%的项目,简单跟踪,未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客户仅对我们有所了解;

25%的项目,深入跟踪,有项目开发计划,客户来公司考察过,进行过高层互访和技术交流,客户对我们充分认同;

结果显示:占40%事先未跟踪的项目中标率只有1%,而占25%深入跟踪的项目中标率达到80%以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消耗在没有确立攻关目标和制定开发计划的项目上。而有目标、有计划的项目回报率却很高。

哈佛大学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

那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成功人士。

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地被达到,生活质量稳步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那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的人,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制定目标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树立目标是有困难、有风险的,在工作中,由于我们生性胆怯,生怕将目标写在纸上,万一遭遇挫折和失败,害怕被否定而功亏一篑。但不树立目标危险性更大。因为树立了目标我们就有机会成功,如果不树立目标成功的几率一定为零(即使是飞人乔丹,如果拆掉篮框,他的得分也是零)。事实上,只因为有了目标,才有行动的动力,促使我们坚持不解地去实现目标。

要实现目标必先制定详尽的计划。千万别说没时间制定计划,相反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计划制定上。在工作中,空洞的计划、敷衍的计划、繁琐的计划、没有方法的计划、不切实际的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不可取的。计划详尽即准备充分。有计划的生活即使紧张,但却井然有序;有计划的工作即使繁忙,但也会变得充实而有效率;有计划的人生即使艰辛,但也能处之泰然。计划让思维清晰,能创造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标+计划+行动=成功。

如果我们工作勤奋,加班加点,时间和精力还是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我们做的事有多少是盲目和无序的。我们每一名企业管理者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不能光是关注员工做了多少事,让员工多做事,而是应该用我们正确的目标导向和计划导向做有效的事,为员工减负,促进企业发展。